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

【乌鲁木齐晚报】这里有座“草原植物图书馆” ——记者探访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三坪牧草与草坪草自治区草种质资源圃

【乌鲁木齐晚报】这里有座“草原植物图书馆” ——记者探访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三坪牧草与草坪草自治区草种质资源圃

发布时间:2025-06-30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作者:江斌伟 浏览次数:536


紫色的紫花苜蓿、黄色的黄花苜蓿、粉红的红豆草、身姿摇曳的无芒雀麦……进入六月,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三坪牧草与草坪草自治区草种质资源圃内,各色草种迎来花期或收获期,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

一阵风掠过,黄花苜蓿如波浪般起伏,混杂着红豆草的花香扑面而来——这座占地120余亩的“草原植物图书馆”,不仅是草原生态的“守护者”,更是畜牧业发展的“助推器”,让小草变身生态与畜牧业的“多面手”,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进入六月,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三坪牧草与草坪草自治区草种质资源圃内,各色草种迎来花期或收获期,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记者江斌伟摄


6月21日,记者来到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三坪牧草与草坪草自治区草种质资源圃进行探访。


这片草圃藏着哪些“明星草种”?


资源圃位于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三坪教学实践基地(陆港校区)。

“现在正是牧草的盛花期,这片紫花苜蓿既可以用作蜜源和观赏植物,更是优质的蛋白饲草。”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草业学院教授、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王玉祥站在试验田中,指尖轻捻一片叶片介绍道。

二十余片羽状复叶上挂着晨露,茎秆顶端的蝶形小花正吐露芬芳。王玉祥说:“这是我们团队历经20余载育成的品种,初花期干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3%,年干草产量高达1.5吨/亩,牛羊吃了上膘快。你看它根系深扎地下,今年高温天气里依然挺立。”


今年五月,从天宫返回的紫花苜蓿、红三叶等五种牧草从温室移栽到此,已经在地里扎根生长,有些枝叶格外茂盛高大。记者江斌伟摄


成片的苜蓿如绿色地毯铺展,花絮在阳光下闪烁。

田埂边的黄花苜蓿上,一朵朵小花簇拥着枝条向光生长。

“苜蓿在这里种的最多,占地一半以上。它们耐旱耐寒性强,须根如网铺开,在戈壁滩也能存活。去年阿勒泰试验中,-20℃越冬后,苜蓿开春返青比其他草早半个月。”微风拂过,黄花如繁星闪烁,散发淡淡甜香。红豆草的紫红色花球在阳光下夺目,细长叶片覆着绒毛。  “这层绒毛是‘防晒衣’,能减少水分蒸发。开花时散发焦糖味,牛羊特别爱吃。”王玉祥介绍。  记者凑近花球,果然闻到类似红糖的甜香,鼓胀的豆荚里藏着坚硬的种子,诉说着生命的孕育。  无芒雀麦的圆锥花序如绿色羽毛笔直立茎顶,细长坚韧的叶片折断后流出清亮汁液,既是优质饲料,更是生态修复主力军。

向远方望去,成片的无芒雀麦在风中沙沙作响,宛如奏响自然乐章。


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草业学院教授、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王玉祥带着学生正在试验田忙碌。记者江斌伟摄


这座“草原植物图书馆”如何运转?


这座资源圃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王玉祥给出的答案是:这里是开展苜蓿、红豆草、无芒雀麦、苏丹草等草种资源收集、保存、评价、新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等任务的重要科研基地。


今年五月,从天宫返回的紫花苜蓿、红三叶等五种牧草从温室移栽到此,已经在地里扎根生长,有些枝叶格外茂盛高大,叶片硕大,比普通叶片要大三四倍。记者江斌伟摄


跟随王玉祥的脚步,可见整个资源圃被科学地划分为教学实践区、种质资源圃、科学研究试验示范区、草品种区域试验品比区、优异品种展示区等五大功能区。

而种质资源圃又细致地划分为原始资源保存圃、种质资源评价圃、新品种选育圃、良种扩繁圃等四个功能圃。

其中,原始资源保存圃进一步划分了牧草、草坪草、生态草、观赏草以及其他类草等五类草种资源保存圃,“如此精细的划分,只为更好地守护这些宝贵的草种资源。”王玉祥说。


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草业学院教授、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王玉祥正在试验田忙碌。记者江斌伟摄


每年,资源圃还承担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等20余个区组、40多个草品种的区域品比任务。

“资源圃虽于2023年正式建成,但团队对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已持续40余年。”王玉祥说,团队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保存着紫花苜蓿、冰草等20多个草种、超400份种质资源。

谈及过往,王玉祥继续打开话匣子:“当年,苜蓿和红豆草种子最为珍贵,是前辈们跟着牧民在天山南麓石缝中采集的,成熟季比较短,错过需再等一年。”


今年五月,从天宫返回的紫花苜蓿、红三叶等五种牧草从温室移栽到此,已经在地里扎根生长,有些枝叶格外茂盛。 记者江斌伟摄


太空归来的草种有何不同?


在这里,“太空种子”专区堪称“特殊存在”。今年五月,从天宫返回的紫花苜蓿、红三叶等五种牧草从温室移栽到此,已经在地里扎根生长,有些枝叶格外茂盛高大,叶片硕大,比普通的苜蓿要大三四倍。


今年五月,从天宫返回的紫花苜蓿、红三叶等五种牧草从温室移栽到此,已经在地里扎根生长,有些枝叶格外茂盛高大,叶片硕大,比普通叶片要大三四倍。 记者江斌伟摄


“这相当于给牧草装上‘超级引擎’,在这里孕育着新的可能。”王玉祥边查看边清理野草,对这些牧草流露出“肉眼可见的偏爱”。

初步研究表明,太空种子与传统种子在生长特性、抗逆性、营养成分和基因多样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太空种子发芽率提高、幼苗生长速度快、植株高度和生物量增加;在干旱、盐碱和低温等极端环境下适应性更强,根系更发达。同时,太空育种显著增加了种子的基因多样性,为育种工作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草业学院教授、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王玉祥带着学生正在试验田忙碌。记者江斌伟摄


这些丰富多样的种子储备对维护新疆生态系统平衡、支撑畜牧业多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玉祥说,它们可为新疆不同地区的畜牧业提供多样化的饲料资源,减少对单一品种的依赖,降低病虫害和自然灾害风险;还能通过改良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等方式维护生态平衡,为新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科研团队依托这些资源筛选出了55个抗旱、抗寒、耐盐碱等基因,25个耐盐株系和18个新品系,为草业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34个自主选育品种在疆内外的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为畜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五月,从天宫返回的紫花苜蓿、红三叶等五种牧草从温室移栽到此,已经在地里扎根生长,有些枝叶格外茂盛高大。记者江斌伟摄


王玉祥攥着一把即将收获的无芒雀麦种子感慨:“这些小草变身生态与畜牧业的‘多面手’,里面藏着草原的未来,既有让牛羊膘肥体壮的营养,也有让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密钥。”

这座凝聚几代科研人员心血的“草原植物图书馆”,正以400余份种质资源为基石,通过试验田种植、太空育种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中国草业编织着从实验室到万亩牧场的绿色网络,让“小草种”成为驱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的“大能量”。


编辑:杨森林 赵敏 董艳欣  审核人:宋文杰

友情链接

  • 智慧新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
  • 官方抖音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新闻网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