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至16日,以“种子科技与种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九届全国种子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在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举行。
会议场景
本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种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联合承办,新疆植物学会协办,吸引了来自全国23个省(区、市)40所高校、32家科研院所及种业企业的近200位代表参会,共商科技创新驱动种业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计。
大会设置2场大会报告、14个主题报告、33个专题报告,集中展示了我国种子科学领域的最新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维才,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瞿礼嘉等10位专家围绕种子发育分子机制、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等前沿课题分享了最新科研进展。
会议场景
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党委常委、副校长郑文新表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新疆成为“抗逆基因宝库”和“特色种质资源圃(库)”,是种子科技创新的“前沿试验场”。新疆在棉花基因编辑、小麦抗逆基因挖掘、无人机辅助育种等生物技术,区块链溯源、人工智能品种选育等数字种业应用及智能种子加工装备研发方面已取得重要突破。此次会议在疆召开,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有力促进了全国科技资源与新疆独特优势的深度融合,为发展种业新质生产力、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与人才支撑。
杨维才院士指出,我国种子科学发展态势良好,科研投入持续增长,高水平成果与青年人才活力令人振奋。要进一步完善青年人才支持体系,鼓励科研工作者潜心钻研、加强合作,勇闯种源创新“无人区”。
为激励青年科技人员及研究生勇于创新、积极投身种子科学与技术研究,会议评审出10篇研究论文获“第六届傅家瑞种子生物学优秀研究论文”。在特设的研究生论坛环节中,共评出研究生优秀报告奖12项